第十三届全运会今年9月在天津落下帷幕,“改革”成为了本届全运会的关键词、新亮点,而十三运会也是十八大以来,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集中体现。五年来,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,提出一系列体育改革发展新战略,指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之路。
过去五年,是中国体育深化改革、全面转型、成绩斐然的五年。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协调发展,中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2014年10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打响了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“第一枪”。《意见》以增强人民体质、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,打破了制约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平衡发展的壁垒,开拓了发展体育产业的新思路,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。
“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”,瞬间激发了民间力量办赛的热情。以马拉松赛事为例,五年前,全国注册马拉松赛事仅为22场,而2017年将超过500场,这依然无法满足群众强烈的健身需求,马拉松报名“抽签”已经成为常态。截至2016年底,注册马拉松赛事覆盖了全国3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133个城市,参赛人数超过280万人,常年参加跑步运动总人数超过1000万。
2015年,被许多体育人称作中国体育产业“元年”。《意见》的出台彻底激活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潜力,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、激活赛事转播权市场等措施,释放了体育在经济领域的巨大能量。各种体育资源成为众多企业抢夺的焦点,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中超联赛转播权拍出80亿元的天价……“体育产业”成为了这五年来中国最热的词汇之一,体育成为了各方资本青睐有加的投资热点。
除此之外,冰雪运动、山地户外运动、航空运动、水上运动等一系列发展规划的出台,让体育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力点;“体育+”为各地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提供了更多方向和思路;特色体育小镇的兴起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,更承载了发展区域经济、促进脱贫攻坚、体育供给侧改革的重任。
五年来,随着中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竞技体育“一家独大”的格局正在被打破,体育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群众体育的繁荣和发展,让百姓感受到了体育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。
2013年,习指出,“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、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,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,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。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。”
2014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,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。2016年10月,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。《纲要》明确指出,实现国民健康长寿,是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,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。这五年来,“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”成为了中国体育改革的重点。
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,19个群众比赛项目的加入,让本届全运会真正办成了一届全国人民的体育盛会。广场舞、八段锦、航空航海模型等平日里难登“大雅之堂”的群众体育活动登上了全国最高体育竞技的舞台。通过“我要上全运”的选拔活动,共有数百万群众直接参与了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,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,最大的已经93岁。
如今,贯彻落实全民健身,助力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,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全社会共同参与”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完善,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成形。目前,全国体育场地总数已超过170万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.6平方米以上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已接近4亿,城乡居民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接近90%,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稳步提升。
这五年来,群众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“六边工程”将体育服务送到百姓身边,山西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在接受人民体育专访时表示:“山西全省的28200个行政村实现了群众体育场地全覆盖,而且是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,让老百姓满意,这是一个最高的标准。”
体制改革、管办分离一直是困扰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顽疾。2015年3月,国务院发布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足球改革的战略意义,其高度和力度前所未有,标志着中国体育改革真正步入了深水区。
《方案》尽管只是总体纲领,就已有11大项50条款的篇幅,充分说明了足球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广,环节之多。而开篇一条举措就是“调整改革中国足球协会”,将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,改革利剑直指核心和痛点,为解决总局足管中心和中国足协“政社不分、管办不分”的痼疾下了一剂猛药。2016年2月,随着总局足球管理中心的撤销,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的“脱钩”正式完成,至今年3月,75%的地方足协实现实体化。
2016年4月,《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(2016—205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正式印发。《规划》在《方案》的基础上,对中国足球改革提出了更加详细的道路和方向,明确了中国足球发展总体思路、发展目标、主要任务,并对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政策做出了说明。《规划》的出台让中国足球发展不再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真正做到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。
几年来,足球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中超联赛观众上座率触底反弹;恒大两夺亚冠联赛冠军;奥斯卡、保利尼奥、孔卡等一大批国际球星纷纷加盟、中超版权费卖出80亿元、中超海外转播已经覆盖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。足球改革不仅给职业联赛带来了一缕春风,更让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,目前,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经达到1万多所,逐步建立的校园联赛体系将带动更多的青少年走上足球赛场。
足球改革吹响了中国体育改革走向深水区、攻坚期的冲锋号,为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参考。
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协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。协会实体化、社会团体改革也成为体育改革的重点,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是新一轮体育社团的改革主题。2016年12月,李玲蔚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;2017年,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;郎平兼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;刘国梁出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……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走进体育管理层,凸显了体育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,也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十八大以来,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。2014年仁川亚运会,中国队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首;2016年里约奥运会,中国队连续5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;田径、游泳等项目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。但是在体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,竞技体育不仅要承担争金夺银的任务,还要进一步挖掘其多元化功能和综合社会价值。
第十三届全运会除了增设群众比赛项目之外,还施行了取消奖牌榜、积分榜;跨单位联合组队;邀请高水平华人华侨运动员参赛;允许业余选手参加部分比赛决赛等一系列改革举措。这些举措不仅祛除了以往全运会假球、黑哨等饱受诟病的顽疾,同时为中国军团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赛场风清气正,比赛成绩突出,第十三届全运会得到了一致的好评。
竞技体育改革不仅要在赛事、赛制上有所突破,还要将进一步发掘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,让高水平比赛激发群众运动热情。2015年,中国田径协会举办了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,将田径赛场搬到街头巷尾、广场商圈,让田径不断贴近普通大众,更加直接和广泛地传播田径的正能量,这种新颖的形式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,田径比赛也逐渐成为了最受国内观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。
与此同时,更加开放的办赛态度让更多群众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,也为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路。刘庆红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,她在2016年的上海马拉松赛上,以2小时43分11秒的成绩达到了奥运会和世锦赛报名资格,并且在2017年伦敦世锦赛上跑出个人赛季最好成绩,成为第一个通过“我要跑奥运”活动走上世界大赛的业余选手。
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,以群众体育反哺竞技体育,中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,“金牌至上”已经不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和衡量标准,只有转变思路,发掘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功能,才能真正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更加深入的融合。
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,未来,中国体育必将砥砺奋进、破风前行,深化体育改革,更新体育理念,推动竞技体育、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,加快体育强国建设,努力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,共筑全民健康中国梦。